小心!
有一種‘隱形刺客’
它身材渺小
嗡嗡作響
卻能在不知不覺中
給你帶來數(shù)周甚至數(shù)月的“ 酷刑 ”
高燒、皮疹以及
讓你懷疑人生的”關節(jié)劇痛”
它可不是普通感冒,
而是一位不請自來的“熱帶訪客”
基孔肯雅熱。!
當前正是基孔肯雅熱高發(fā)季節(jié),它主要是通過攜帶病毒的蚊蟲叮咬傳播(以伊蚊為主,俗稱“花蚊子”),其傳播快、危害大。今天,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!
什么是基孔肯雅熱?
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主要經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。
臨床表現(xiàn)以發(fā)熱、皮疹、關節(jié)和肌肉疼痛為主,多數(shù)患者1周內可好轉,但30%—40%患者的關節(jié)疼痛可能持續(xù)數(shù)月甚至數(shù)年,對生活質量造成長期影響。
傳播途徑
(一)主要傳播方式
通過攜帶病毒的伊蚊(常見為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)叮咬傳播。
蚊蟲叮咬感染者2—10天后,再叮咬人即可造成感染,形成“人→蚊→人”的核心傳播鏈。
(二)其他傳播方式
1.感染者血液中病毒載量高時,可通過輸入其血液或意外接觸血液傳播。
2.極少數(shù)情況下,孕婦感染后可經胎盤傳給胎兒,或在分娩時傳播給新生兒。
(三)不傳播方式
不會通過日常接觸、咳嗽、打噴嚏等方式人際傳播。
臨床表現(xiàn)
治療方式
1.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診治、早防蚊隔離。
2.目前暫無特效藥?刹扇ΠY治療,如:降溫、止痛、腦膜腦炎治療、關節(jié)疼痛康復治療等。
預防措施
(一)個人防護
避免蚊蟲叮咬,具體包括:使用驅蚊劑、穿長袖上衣和長褲、用0.5%氯菊酯處理外衣物、選擇有紗窗紗門的住所、使用蚊帳等。
(二)控制傳播
1.清除蚊蟲孳生地,如水培植物3-5天換水,花盆底、飲水機水槽3-5天徹底清理一次,冰箱底部水盤、空調冷凝水定期清理,廢棄物品及時清理。
2.必要時噴灑殺蟲劑殺滅成蚊,對蚊子停留的容器內外表面及容器中的水進行藥物處理以殺死幼蟲。
(三)疫苗情況
我國目前尚無針對基孔肯雅熱的上市疫苗。由于我國非常年流行國,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,普遍易感,做好個人防護是有效預防手段。
(四)旅行注意事項
前去廣東一帶旅行,務必提高防范意識,防止感染基孔肯雅熱,歸來后一旦出現(xiàn)發(fā)燒、關節(jié)痛,立即去醫(yī)院并主動告知醫(yī)生旅行史。
【參考文獻】
[1]衛(wèi)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(fā)《基孔肯雅熱預防控制技術指南(2012年版)》的通知[J1.中華人民共和國衛(wèi)生部公報,2012,(10):47.
[2]四川省基孔肯雅熱疫情分析專報。
[3]基孔肯雅熱診斷標準:WS/T 590-2018[S1,201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