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人們生活方式改變,以及人口中老年人比例逐漸增多,骨質疏松癥也日益增多,成為最常見的疾患之一。
一、骨質疏松癥逐漸成為“現(xiàn)代病”的原因
(一)生活方式方面。一是飲食不均衡。鈣攝入不足是常見問題。鈣是人體最豐富也是最重要的礦物質,占體重的2%,其中99%存在于骨骼內。人類出生前身體內的鈣質來自母體,出生后主要靠營養(yǎng)吸收。許多人未能通過飲食攝取足夠的鈣,如不愛食用富含鈣的牛奶、小魚干、豆腐等食物。而一些影響鈣吸收的食物,如過量的酒精、咖啡、碳酸飲料等的攝入,也不利于鈣在骨骼中的沉積,這都會促使骨質疏松癥的發(fā)生發(fā)展。二是缺乏運動。現(xiàn)代人尤其是辦公室人群,運動量普遍較少。運動對骨骼有刺激作用,能促進骨細胞的活性,幫助維持骨量。缺乏運動時,骨骼所受應力刺激減少,骨量容易逐漸流失,進而增加骨質疏松癥的發(fā)病風險。三是日照不足。一些愛美人士或者室內工作者,長時間避免日曬。而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后可使人體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,維生素D有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,日照不足會導致維生素D缺乏,影響鈣的吸收,從而間接引發(fā)骨質疏松癥。
(二)生理因素方面。一是年齡增長。隨著年齡的增加,人體的骨量在30—35歲達到頂峰后逐漸減少。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,身體機能衰退,骨量流失加速,單位體積內的骨組織量減少,骨髓腔增寬,骨骼的載荷能力減弱,骨質疏松癥的發(fā)病率顯著升高。二是內分泌因素。除了年齡相關的性激素變化,老年人腎功能生理性減退,血鈣降低,刺激甲狀旁腺激素分泌,血中甲狀旁腺激素濃度常隨年齡增加而增加,多數(shù)學者認為這與老年人的骨質疏松有關。另外,女性血降鈣素水平較男性低,絕經婦女的血降鈣素水平比絕經期婦女低,血降鈣素水平的降低也是女性易患骨質疏松的原因之一。
二、喝骨頭湯能治療骨質疏松嗎?
補鈣確實是抗骨質疏松治療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環(huán)節(jié)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購各種鈣補充劑以求補鈣,也有不少人認為鈣片等補充劑價格高昂且口感不佳,故而更喜歡采用“食補”的方式,如選擇流傳甚廣的“喝骨頭湯補鈣大法”。
(一)骨頭湯中的鈣含量。骨骼當中確實是含有非常豐富的鈣質,但是這些鈣大部分是以羥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,很難溶解到液體當中。有相關的研究顯示,經過了18個小時燉煮的豬骨湯當中,鈣含量每250毫升僅含有3毫克的鈣,其鈣含量也非常低。相比之下,每250毫升的牛奶含鈣量是250毫克,這意味著喝80碗骨頭湯才能達到喝1盒牛奶的補鈣效果。
(二)骨頭湯的潛在健康風險。根據(jù)2022版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中的推薦,對于18歲以上、50歲以下的群體,每人每天的鈣攝入量建議為800毫克,這一數(shù)字與骨頭湯所能提供的1~2毫克可謂相去甚遠。若想單純依靠骨頭湯來滿足每日的鈣攝入需求,恐怕得每天至少喝下400多碗的骨頭湯,這對于普通人來 說確實是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除了補鈣效果不佳外,骨頭湯還可能帶來其他健康風險。骨頭湯中通常含有較高的油脂和嘌呤,長期飲用可能導致高血脂、高血壓、高尿酸血癥等問題。
三、究竟什么更適合用來補鈣呢?
“對于絕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奶制品是補鈣的首選,每100克牛奶中約含有100~120毫克鈣,其不僅鈣含量高,且其中所含的乳糖和酪蛋白磷酸肽等成分能夠促進鈣的吸收。同時,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對補充人體其他微量營養(yǎng)素(如維生素A、鉀、B族維生素等)也具有重要作用。盡管與之同質量的芝麻醬含鈣量足有1170毫克,但它含有大量的脂肪,所以我們不推薦攝入過多的芝麻醬,因為它會隨之帶來嚴重的‘能量威脅’,從而增加肥胖的風險!敝袊膊☆A防控制中心營養(yǎng)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介紹道。
對于不愛喝牛奶的人群,也可以選擇多攝入豆腐等大豆制品、魚蝦等水產品、以及芥菜、油麥菜、小油菜、苜蓿(草頭)、西藍花等綠色蔬菜。
綜上所述,骨頭湯并不是一個有效的補鈣途徑。盡管骨頭中含有大量的鈣,但由于鈣質不易溶解,骨頭湯中的鈣含量非常低,無法滿足人體的補鈣需求。為了保持骨骼健康,建議采取更為科學和有效的補鈣方法。